年度财务决算是企业年末工作的重头戏,是企业全年经营成果的汇总和反映,更是摸清“家底”为来年做规划编预算的基础。不管是国企、民企还是外企,都应重视年度财务决算!
年末,首先,企业要组织专门的人员,对货币资金、存货和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和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清查、盘点和核实(一般先由实物管理部门自行预盘。
然后,由财务人员配合监盘,无形资产需进行相关评估),确保账实、账证相符,对于盘点过程中发现的资产丢失或毁损等事项,要及时报告并进行相应的处理。
清理往来账,就是清理公司的债权、债务,这是财务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。
如不及时清理债权,不仅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,还会产生呆死账;不及时清理债务,不但影响企业信誉,还可能导致企业资不抵债,后果非常严重。
收入和成本费用是企业经营情况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,需逐一梳理并进一步夯实。
① 清理对外开具发票情况,对于达到收入确认条件的及时确认收入(不一定开发票);
② 及时催讨相关发票(如采购发票等),及时确认成本费用(对于那些付款时间久远却未进行核销的事项要进行专项清理);
③ 全面梳理费用报销情况并按要求报销(严格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,尽可能避免发票跨年报销)。
完成前面三项后,编制会计报表就成了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,除了编制对外报税或审计需要的三张主表以外,许多企业还有诸多内部管理要求的会计报表,如部门绩效考核表、业务单元成本费用明细表等。
会计报表如何“编”?考验的不仅是专业水平,更是业界良心哪!
写财务情况说明书(有的企业直接以财务分析代替)是年度财务决算工作的重头戏。财务情况说明书编写的情况,最能全面反映一个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,需要会计人员深入了解企业业务(非财务事项),发掘会计数据背后的“故事”。
简言之,通过对会计报表数据分析的表面形式,洞察企业经营管理优劣的内在实质。
PS:做好年度决算除以上事项,平时,应强化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沟通和协调,业务部门能准确地提供年度财务决算所需的数据和资料;财务部门认真核实来自业务部门的数据和资料,尽量避免失误和偏差,降低税务稽查的风险。
2017是名副其实的税务稽查风暴年!金税三期严打、实名办税认证、税控开票软件升级严控等财税大事件出台,让众多企业和财务人员措手不及!
会计扣分制度试行,将建立会计诚信档案。会计在任职期间的财务造假,需要追究终身,会计所有的会计记录需要保存至少10年,你的责任需要你终身背书,严重的可能坐牢,这不是危言耸听,是有真实案例的。
税务机关仅受理已采集身份信息的办税人员申请的涉税事项,也就是说只有在国税实名认证后,才可以正常办税。办税人员风险陡然增大!
纳税人发生未按照规定安装、使用税控装置的,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,主管税务机关应停止发放发票,直至收缴其结存的发票,并注销税控系统发行信息。
金税三期大数据会从如下几个维度进行检验并判断出异常:企业的收入、成本、利润、库存、银行账户和应纳税额等。肯定会让一部分偷漏税的企业走向死亡,你担心吗?
很多企业的老板和财务被税务机关约谈,此时的财务们都急如热锅上的蚂蚁,到处打听税务局是如何审查,而老板们却在安然喝茶,因为只有财务知道这里面的风险有多大!
①是否存在计提的职工福利费、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超过计税标准,未进行纳税调整;
②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、免征增值税项目、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、非正常损失的货物(劳务)、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(劳务)是否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;
③是否存在利用虚开发票或虚列人工费等虚增成本,是否存在使用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发票及凭证,列支成本费用;
④向购货方收取的各种价外费用(例如手续费、补贴、集资费、返还利润、奖励费、违约金、运输装卸费等等)是否按规定纳税;
⑤企业发生的工资、薪金支出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的工资薪金范围、是否符合合理性原则、是否在申报扣除年度实际发放;
⑥是否存在将资本性支出一次计入成本费用:在成本费用中一次性列支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物品未作纳税调整;达到无形资产标准的管理系统软件,在营业费用中一次性列支,未进行纳税调整;
⑦是否存在超标准列支业务招待费、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未进行纳税调整等问题;
⑧是否存在未按税法规定年限计提折旧;随意变更固定资产净残值和折旧年限;不按税法规定折旧方法计提折旧等问题;
⑨是否存在擅自改变成本计价方法,调节利润;
⑩是否存在超标准、超范围为职工支付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,未进行纳税调整。是否存在应由基建工程、专项工程承担的社会保险等费用未予资本化;是否存在只提不缴纳、多提少缴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;
⑪是否存在视同销售行为未作纳税调整;
⑫ 是否存在利用往来账户、中间科目如“预提费用”等延迟实现应税收入或调整企业利润。
PS: 金税三期系统上线后,税务机关初步实现了税务征管的信息收集、数据比对、执法程序等方面的标准化,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涉税风险。
以上12项同时也是税务查账的重点方向,财务人员自查时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噢!
来源:会计学堂